2002年毕业-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(2)

2020-04-14 18:09:32 分享类别: 转载 访问量: 1803
导读 0……

努力啊

        不过现在想起来,也是与我当时的努力分不开的,我并不是这么幸运,能在我的第一份职业生涯中做得这么专业,我那时晚上都看英语,背单词到十二点钟左右,周六上班,周日跑图书馆借阅英文资料,光纤的技术文献中文的毕竟比较少,大多数都是英文的资料,而且我也看出,其实光纤在国外早不是什么技术了,光纤这东西国外比国内早二十多年就已经技术很成熟了。但是光纤到小区,到户还存在一定的问题,主要是光纤折弯后会有光衰减,导致传输的信号会弱。另一个缺点是普通家用电器大多数都是用电的,因此光通信到户后还需要光电转换,所以很不方便应用。期待国际上对于光通信器件的进一步拓展,一些光通信用的家用电器如果被光学器件取代,光通信产品还是会很有市场的。

    2004 项目负责人 设计工程师

    其实,我写这些回忆,是希望能多给自己一些激励,所以我尽量多留一些让人奋进的信息。

    我离开浙江那家企业时,我的工资已经涨到1650了,但私企是比较小气的,刚招进去的16个大学本科生,开始的三个月已经跑了一半,能工作在两年的只有两三个同事吧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当时离开,最基础的思想是已经有同事跳槽到昆山的富士康,工资已经有2000,另外在工作中一次跟总经理发生了口角。那时我正在进行光纤预制棒的清洗程序,按配比加氢氟酸和硫酸,总经理进来觉得加的太复杂了吧,说不用加某酸了吧,我顿时与他发生了争吵,一气之下就交了辞职报告。现在想起来,我当初是比较单纯和执著的,后来的公司就没再发生过这种事情。

        2004年我回厦门了,我是龙岩人,杭州太远了,每年过年回家都花上两天时间,节假日还不敢回家,不得不承认,我也是个比较恋家的人。04年2月,我在人才网投的简历被厦门岛内一美资企业看中,公司是做硅像胶按键的,在厦门这样同行业的工厂还是很多的,竞争激烈啊,这也是为什么工厂后来又被别的公司收够的原因吧。初次面试是一个人事小姐,都走一些简单的面试程序,填张表,说明你以前工作中的一些成就,不足啦,然后跟人事小姐用英文交谈一下,呵呵,那时我还是不太喜欢跳槽的人,有一份工作就想固定呆下来。复试人事小姐引荐我见了工程部的经理,面谈是用英文进行的,记得经理还问我如果把一个团队交给我去做,我会怎么做?等

        感觉面试还不错,果真,一个星期后就通知我去医院体检,试用期工资1750元,提供住房。但是一个月后工资改革变成2100元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实说,在这家公司我才真正体会到工厂是如何运作的,我们算是项目负责人吧,对外的主要窗口是海外的销售工程师,我主要联系的是新加坡的销售,主要客户有MOTOLORA, SIEMENS, PHILIPS, PCI等,像按键这东西,主要客户一般比较在意的是产品的外形,颜色,所使用的材质,还有按键的特性,像弹性峰值,回弹,比例等。接到一个比较大的项目,客户是PCI的,可以说,我工作的半年,大半时间都在忙这个项目,预计年需求好像是1000多K,每个产品七八个美金吧。当时协调设计工程师开发模具,然后开了一TAO样品模,八TAO生产模,模具改来改去,改好后再生产样品测试,合格就PASS,不合格再改。模具上还要打印生产日期,然后是安排生产线三班倒生产,再对产品的颗粒缺陷,颜色差异进行临界值界定,给质量部标准,我那时候涉及到采购部的还不是很多,倒是生产部计划的天天来催我要模具转生产。那时天天工作就是忙着与这些部门沟通协调了,然后就是提供技术服务。我们公司还不时的给员工提供绿带,黑带培训。

        生病是我一生中最痛苦的事情,有一天,我突然发高烧40度,是那种全身发烫的烧,我感觉是连骨头都很烫的,中午回家躺了半天,情况没有好转,然后就请假,去医院,医生说是病毒入侵,打鱼腥草注射液点滴,打了一个星期才好。我那时就每天下午请假,按流程请半天假通知小经理,但工程部经理可能不知情,其实工程部经理对我的表现一直不太满意,而且我在公司有利用空余时间看英语书的习惯,被经理抓到了两次,(确实是我的错,大公司制度还是很严的)后面他对我的态度可以看出来,一天,他找我专门谈话,说要开除我...这段历史还是不提吧,我还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专业的印象。我猜测工程部经理没那么大的权利开除,事实是我一个星期后去找他时,他说没说过那话。但我明显被隔离起来了,人事部又想把我调去生产线当工人,当然这是逼我走的一种策略。大公司就是这样,总是有各种办法对付不受欢迎的员工。我在当时的情形下,只能主动辞职,其实现在很多后辈都没有我们那个年代的打工的酸楚体会,那时的大环境是厦门工作人员还要有就业证,在公司工作就业证是要押在公司的,如果跳槽,没有就业证就不能到新单位上班。我那时找到了另一家国有企业,为了拿到我的就业证,我跟家里借钱交了四千多块的违约金。(2005年左右厦门的就业证制度就取消了,所以说我的运气很不好)

        不过老实说,虽然跟领导关系处理得不太好,我还是从这家公司体验到了许多东西的,公司的技术资料保存很全面,进去查阅连70年代的资料都能查得很清楚,包括客户的产品规格,我们厂的加工工艺,质量控制手段等。

        题外话:从这家美资企业出来,我也是海投简历,但我太粗心了,有的简历上竟然没有我的联系电话,记得我2009年翻看我的邮箱时,发现一封ABB厦门公司发给我的邮件,2004年的,刚好是我离职那段时间,向我索要联系电话,并说会通知我面试。我觉得ABB是很不错的公司,遗憾哪,要不然我的生活就可能会有所改变的了(也许就不会有三年上海的生活了)。

        交了违约金,我也顺利的到了另一家国企上班(虽然这家公司我也只呆了半年),主要是做LED显示模块的设计开发,其实开始是安排我做工艺工程师,主要是管生产的,工艺我做得还算不错,改善公司操作环境,提高的产品的成品率等。但我一直对设计比较感兴趣,刚好设计部在招人,就把我引荐过去了,老总对我的印象是很好的,很关照我,我刚做设计,老总就开会,然后把一个很重要的客户交给我,由我开发七款LED显示模块,一次七款啊,也怪我当时太自信,其实我在后来的日记中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,如果我当时把其中的几款交给我的师姐开发,我只要跟着她的步骤,就可以很轻松的接下这几款产品的开发任务,而且也能在她的带领下很快熟悉公司的业务,结果我没有。我一个人负责产品成本核算,产品图绘制,外包塑胶模具开模,面板模具开模,PCB板打样,外包贴片加工,及各种配件原料进料质量认定。装配指导。一个月内,我自以为顺利的把这一切都给搞定,把样品出货,自以为松了一口气。不料又一个月后,客户回馈销售部,说产品有许多质量问题,部分LED芯片的光强不合适啦(这个是我的责任,当时粗心的没选对芯片),面板形状与客户样品不一致啦(一方面是客户挑掦,另一方面我们那个外包的供应商水平太差)。然后质量部过来追究责任,我在许多人眼中的印象就变得很差了。后面省去不谈,以至于最后总经理找我谈话,希望我回去做工艺,我拒绝了(我对设计是有点偏爱的,这在我以后的上海工作中有很多的体验),最后我辞职。

        两份工作加起来我在厦门工作了一年多,然后我就一直处在失业中,失业了大概半年吧,面试了许多厦门还算知名的一些企业,像飞利浦,美捷特,贝莱胜,明达光电等。后来无意中跟我以前大学同学在网上聊天,得知他们许多都在上海发展,还不错,我也想继续跟这些大学同学有个更深入的交情。所以跟家里又借了1500块钱,再加上同学的帮助,于2006年来到了上海,呵呵,过年再介绍。我过年先回家温习一下我的日记,再给大家介绍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从整个公司的运做来说,上海工厂的运做要比厦门的好很多。

        厦门那家美资企业03年的销售额是三千万美金左右,要养活一个规模2000人左右的大厂,我觉得是很幸苦的。他们在资金紧张的时候,新制作个工装夹具什么的需要资金的时候,都要找总经理审批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家国有企业当年的销售额大概是2亿人民币,公司规模五六百人吧,算是一般性质的运作了。毕竟是国内的客户。略去不谈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在上海的那家企业月销售额是三千万美金,公司规模四五百人左右。公司的运转是非常好的,而且欧美的公司比较注重公司的企业文化,让你进公司,就有许多特色,像上海那公司里面是有许多狗的,哈哈。很多人说上海的工作,生活压力很大,其实我觉得我的境遇刚好相反,我在厦门工作很苦,两份都是要加班的,还经常被领导K,制度又深严,要穿制服上班,我最讨厌穿制服上班的了。在上海的欧州企业上班,五天制八小时,每年公司还组织全体员公外省旅游,可以说是相当轻松的,而工作上也是很专业的。

还可以输入300 讨论区:
评 论